大众科普
我们一直在努力

飞秒激光术后视力下降医疗责任案例-避免医疗过错

1

病情摘要

某女孩,因受10年来一直佩戴近视眼镜的困扰,于2021年6月份在某眼科医院行角膜地形图引导飞秒激光手术,手术后视力也达到了期望标准,但手术后半年左右,视力开始下降。后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左眼圆锥角膜,需要进行角膜交联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还需要角膜移植进行治疗。

2

法律分析

通常所说的全飞秒、半飞秒激光手术,临床中称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对象为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主要根据屈光度数参数,按照Munnerlyn(曼纳林)公式设计激光消融方案。角膜地形图引导基于患者个体术前角膜前表面形态、Kappa角、角膜横径、瞳孔以及虹膜纹理的测量与识别结果,确保激光消融过程中的精确定位于实时对位,以消除个体的低阶像差(近视、远视及散光)和高阶像差(角膜前表面不规则),达成最优化的角膜形态为目标,在获得良好裸眼视力的同时,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进入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时代,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角膜消融手术(T-CAT)在消除角膜不规则散光、降低角膜高阶像差上具有独特优势,现已成为当今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最主流的手术方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因角膜持续扩张而导致继发性圆锥角膜,是LASIK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因此,最容易引起医疗投诉与纠纷。具体到本案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一、术前评估是否全面,以准确识别手术适应症、排除手术禁忌症(如疑似圆锥角膜、角膜厚度不足、重度干眼等均属于绝对禁忌症)。相关诊疗规范要求,手术之前应进行全面病史询问和眼部评估,其中眼部评估主要是通过辅助检查进行,如视力、眼位和眼球运动、验光、角膜地形图、眼压、瞳孔直径、角膜厚度等常规检查,角膜地形图引导手术前,除以上常规检查外,还应使用能与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联机的专用角膜地形图仪,完成用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专项检查。

二、术前是否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如是否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受益、替代治疗方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

三、围手术期处理是否规范,包括术前用药是否规范、术中操作是否规范(如术中需根据瞳孔大小和形态、虹膜纹理识别、角膜缘识别等完成最基本的角膜定位,自动调整Kappa角;对于不能完成术中眼球跟踪定位的患者,不应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方式进行手术;在激光扫描过程中,需持续密切关注患者头位、眼位、瞳孔大小及眼球跟踪状况,随时调整)、术后处理是否规范(如术后用药是否规范、术后是否定期复查,复查时间通常在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律和例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屈光说 » 飞秒激光术后视力下降医疗责任案例-避免医疗过错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1

  1. #0

    这个得重视

    Boby2年前 (2022-11-16)回复

屈光说 大众科普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