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科普
我们一直在努力

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疗效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论著·Original Article

引用本文:刘彬, 林志荣, 罗顺荣, 等. 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疗效.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 25(11): 809-816.

摘要

目的

评价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募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36例(62眼),予行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术后1 d、1周、2周及3、6、12、24个月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6、12、24个月时进行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角膜地形图、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K1、K2、最大角膜曲率(前表面)、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眼压等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

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31例(54眼),年龄(28.1±1.2)岁。在角膜交联术前以及术后3、6、12、24个月,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K1、K2、最大角膜曲率、角膜最薄处厚度、眼压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时11眼(11/54,20%)可见角膜上皮缺损,均在术后1周内修复;术后2周时8眼(8/54,15%)可见浅层基质交联分界线,深度约200 μm。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见术后1 d时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较术前下降(P<0.001),浅层基质细胞水肿、交错呈网格状;术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密度仍低于术前(P=0.001),浅层基质纤维可见网格状的强反射交联结构;术后6、12、24个月时神经纤维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12、24个时浅层基质高反射网状结构较前明显减少。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F=0.39,P=0.642)。

结论

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接受高能量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术后2年内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均保持稳定,且无明显并发症。

关键词

圆锥角膜;跨上皮角膜交联术;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地形图;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基金项目

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中青年骨干人才计划(2022GGB023);福建省“创新之星”人才计划(202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0D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0816);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干眼诊疗与研究科研项目(BJ-GY2021011J);厦门市医疗卫生指导性项目(3502Z20214ZD1210);厦门市医工结合指导性项目(3502Z20214ZD2192)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 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03

第一作者:刘彬(ORCID:0009-0007-1547-9893),Email:stellabinbin@126.com

通信作者:林志荣(ORCID:0000-0002-8201-4902),Email:charlie.lyn668@foxmail.com

引用本文:

刘彬, 林志荣, 罗顺荣, 等. 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疗效.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 25(11): 809-816.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30627-00214.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ysgx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屈光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屈光说 » 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角膜屈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疗效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屈光说

大众科普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